央行报告显示货币政策须着力扩内需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要推动消费增长保持向好态势,增强其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报告》显示,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动能进一步放缓。2020年至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同比增速为2.6%。
“当前,如何促进高额储蓄最大化向消费转化,并保持房地产、地方财政等关键领域的平稳运行,是经济修复的重中之重。”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张丽云认为,《报告》指出2023年制约消费回暖的因素有望缓解,居民消费有望稳步恢复,但消费复苏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需要长短结合、综合施策,进一步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推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并加快完善新市民和农民工的社保覆盖、失业和社会保险的全国调剂统筹等影响居民消费的中长期因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报告》强调“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与去年三季度报告相比,未再强调“一段时间以来M_2增速处于相对高位”,这表明央行对消费需求大幅反弹和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等因素推升通胀的担心有所缓和,同时也意味着今年促消费政策还有较大空间。另外,经历上年大规模退税、理财产品大规模赎回等特殊因素推高M_2增速后,今年该指标有望走出温和回落势头。
关于通胀,张丽云认为,相比去年三季度报告,央行对通胀的担忧有所降温,整体表述更为温和,其对货币政策的约束也进一步减弱,货币政策的“锚”仍然是实体经济。对于国内通胀,从短期来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通畅,PPI涨幅预计将总体维持低位。从中长期来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
“总体来看,2023年全年实质性通胀压力预计可控。”张丽云表示,在“以内为主、内外均衡”的基调下,国内外通胀形势均难以对货币政策形成明显制约。
《报告》提出,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2022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0%,PPI涨幅逐季下行,全年同比上涨4.1%。过去五年、十年我国CPI的年均涨幅均维持在2%左右,在挑战中实现了难能可贵的物价稳定局面。同时,对未来国内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也需关注,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后消费动能可能逐步升温,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春运旅客人数同比增长超五成;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企业加快复工满产,劳动力市场加速回暖可能对未来工资变化产生影响;各方面政策累积效果还在逐步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较为顽固,大宗商品价格仍存在上涨压力,海外高通胀也可能通过生产、流通等环节向国内传导。要加强监测研判,持续关注通胀反弹压力。
专家表示,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化,仍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要求,但突出“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成为精准有力的施策方向。
在扩内需方向下,促消费、扩投资成为货币政策主要发力点。张丽云认为,为消除消费复苏的不确定性,激发消费活力,货币政策或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出台结构性支持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居民衣食住行,聚焦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和购物、养老医疗、教育文体等消费场景,丰富金融产品,助力促消费政策产生放大和叠加效应。同时,为保障投资维持高景气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作用将继续得到发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央行报告显示货币政策须着力扩内需
上一篇:卢玉胜代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