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打卡表”走新更走心

发布时间:2025-01-15 11:45
编辑:肖鸥
来源:东方网
字体:  阅读量:16434   

松江区两所学校推出“喝水统计员”鼓励学生科学饮水

“早上出门一杯水,放学回家还剩一杯水。”“怎么带去学校,怎么带回家。”“嘴皮子说破,也不听。”……提起孩子在校的喝水习惯,不少家长扎堆“吐槽”这个“老大难”问题。而在松江区,有两所学校的两个班级,都推出了“喝水统计员”,效果居然还挺好。

有没有效果,先抄抄作业再说

“这么暖的宝儿,请给我来一打……”去年12月25日下午,三新学校思贤分校四班班主任曹欢勤公开喊话,表扬班里的喝水统计员沈湶。而像沈湶这样负责统计班级同学喝水情况的“暖宝儿”共4名,都是小队长。

“几个孩子轮流负责,每天下午大课间都会在教室里兜一圈,做好统计,当晚在班级家长群公布。”曹欢勤直言,这一招其实不是原创,沈湶哥哥沈源所在的班级早就这么做了。原来,早在去年暑假家访时,就有家长跟曹欢勤反映孩子在学校喝水习惯不好的问题,好巧不巧,沈湶的妈妈告诉她沈湶哥哥班级设了个“喝水统计员”。

“有没有效果,先抄抄作业再说。”曹欢勤说,试行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还真不错。自从班里有了“喝水统计员”,再也没有家长找她抱怨过,认可称赞的声音倒是多了不少,例如“好有爱的统计”“好温暖的督促,多喝水,身体棒”“这可比我们天天在小耳朵边提醒多喝水有效多了”。

如此一看,“喝水统计员”确实功不可没。可沈湶却说:“其实没花什么时间,全班45名同学,挨个打钩统计,一圈下来只要5分钟。”一张纸、几个勾,竟有这么大的魔力?自认为喝水习惯“还行吧”的张婉清现身说法:“顾着玩的话,就很容易忘记,有人统计,自然忘不了。”邹欣奕也笑言:“我们不是不爱喝水,是需要一点喝水的仪式感。”就连过去出了名的不爱喝水的钱辰也跳了出来,“喝水习惯不好可不行,扁桃体要犯的,回家还要被老妈教育。”

课堂“咕噜君”,秒变“喝水统计员”

沈湶哥哥沈源就读于上海市三新学校,目前七年级。早在2023年,沈源就先弟弟一步当起了“喝水统计员”。提及当初在班级里设立这一“芝麻官”的情形,七班班主任程慧用“灵机一动”来形容。

那是一堂语文课,上课铃响,程慧走进教室,书本已经摊开。只见沈源举着水杯豪饮,甚至还发出了“咕噜”声,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沈源,你怎么了?”面对程慧的询问,沈源答,“课间没来得及喝水。”本以为老师紧接着要批评,谁知从程慧嘴里蹦出的竟然是“没喝水的同学,都拿出水杯喝水,还有,沈源,你以后就来当我们的喝水统计员吧。”

关注科学饮水,且听大家说道

就这么一件小事,听起来似乎微不足道,其实是一次细微的撬动。不少家长表示,孩子上了小学,喝水这事儿本不该让老师操心,但老师能关注到部分学生喝水习惯不好的问题,此举无疑是走心的。与此同时,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听到了一些探讨的声音和建议。

老师们观察下来,高年级学生基本都有良好的饮水习惯,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提醒。上外松外北校校长姚红贤说,每年9月份,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都会涉及饮水安全教育,让孩子们熟悉饮水设备的位置,知道如何使用等等。教学楼每层楼至少都配备有一台饮水设备,方便孩子们课间饮水。一般低年级的教师下课后也会提醒学生及时喝水、上洗手间。

另外,也有老师注意到,体育课结束后,孩子们扎堆喝水的现象比较明显。点赞同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饮水习惯的同时,上经贸大附校体育教师王盟担心,以打卡监督加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饮水,万一个别学生为了得到表扬而过度饮水,不利于身体健康。

那么,究竟如何饮水才称得上合理健康呢?对此,记者咨询了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邦礼。他介绍,饮水量的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涉及到摄入食物的含水量、身体状况等。不同的季节,人体对水分的需求量会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的人,对水分的需求也会有差别,年龄越小,对水分的需求量越大。简言之,没有绝对标准,但定时定量饮水、少量多次饮水是通用准则,不能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从生理需求来看,以体重为参考,每日摄入纯水的量为20至30毫升每千克,例如:体重为30千克的孩子,每日纯水饮用量建议在600毫升至900毫升。

附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喝水打卡表”走新更走心

    上一篇:“全谷物行动计划”推动粮食节约减损,促进居民营养健康消费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免责申明| 加入我们| 意见与建议|
    项城网 -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法律声明。备案号:苏ICP备2022014228号-6
    网站地图项城网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